Watch Taiwan觀‧臺灣第30期(105/07):奧運場上

NT $ 114


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將屆,在這場全球規模般大的運動經濟活動,與最具國族動能的操演場域中,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故事,我們當然也有屬於自己的奧運史。

事實上,從第一個臺灣人張星賢在1932年登上奧運的舞臺開始,經由奧運所鏡現的臺灣史,其實充滿皺摺與扭曲;但有時選手的優秀表現,給予了必要的舒張,國家的輪廓因此清晰起來,成為凝聚認同的重要基礎。

1960年,羅馬奧運開幕式,我國代表隊以臺灣為名步入會場,在那個中華民國名號行走國際無礙的時代,這是象徵著外交挫敗的莫大屈辱。但十日後,
我國史上第一面奧運獎牌,便掛在楊傳廣身上,他是男子十項運動的銀牌得主。那一刻,奪牌榮耀填補了所有失落·

類似的情節,我們並不陌生,但晚近運動競賽所映現的認同光譜,已逐漸靠向臺灣自身”如同2006年杜哈亞運,場內外臺灣人最有力的奧援,竟來自燒肉粽這首臺語老歌。此外,我們的下一步,好像就在眼前,陳金鋒即將退休,告別那個由他負責把球掃出全壘打牆外的日子,我們應當闆始預習沒有單一英雄的世代,而那也是一個相信自己的民主國家、公民社會的時代。

本期《觀·臺灣》,因此以奧運與運動為題,試著在運動史的脈絡中,追尋與展望臺灣的路。


WATCH 奧運 故事 TAIWAN